長江商報消息 美國科幻大片《星際穿越》的熱映吹來一股“科幻風”,近日,又有新聞報道說北師大明年準備藉著這股風招收科幻文學專業的博士生,這在內地高校的歷史上,貌似是頭一遭。
  於是有人就說了:你看,現在的大學多麼媚俗,這幾年科幻小說在中國流行,因此應景設置了這麼個無價值的臨時專業。但平心而論,北師大此舉還真不是博眼球。早在十年前,北師大就設置了科幻小說博士這個“奇葩”專業,但這些年一共只招了15個人,其所受的冷遇,也令其長期默默無聞,不被大眾所知,一直是個掛靠在兒童文學下的三級學科。
  時移世易,這幾年的科幻熱讓此專業由冷變熱,學生預計會增多。不過,最近科幻作家劉慈欣也在媒體公開表態說,中國當代的科幻小說創作雖然也出了一些好作品,但是總體的創意明顯與世界主流科幻小說存在差距,太多無端的想象,並且欠缺科學的嚴謹精神,基本上瞎想的情況較多。究其原因,一方面,如劉慈欣所說,現在的市場還很初級,沒法養活一個專職的科幻作家;另外,我認為這也可以從高校科幻文學專業的設置尋找深層的社會原因。
  在我們的固有觀點中,大學設置科幻文學博士,略顯得有點不靠譜。請問,誰去讀呢?怎麼解決就業?容易申請到項目經費嗎?以上問題的答案似乎都很不確定。從當年的備受冷落到現在的受到關註,科幻文學專業的起落似乎與學術價值本身沒多少關係,而純粹是因為外界輿論的干涉。
  這確實暴露出了教育的一些本質問題。很大程度上,我們的高校設置專業的導向不是學術需要,而是行政需求導向。科幻文學拿不到項目經費,看上去顯得也不夠“高大上”,於是領導就決定其掛靠在三級學科,連個博士授予權都不給。
  我想到之前讀過學者馮象的一篇文章。裡邊,馮象提到了美國人威爾·肖茨。
  威爾是一個奇特的人,因為他擁有世界上唯一的“謎語學”(enigmatology)學位——瞧,一個比科幻文學博士不靠譜一萬倍的專業!1974年,威爾進入印地安納大學學習,當時這所大學有一條了不起的規定,本科生可以自行設計學位課程,專業方向不限,只消滿足基礎課及學分要求。威爾·肖茨從小愛猜謎,於是提交了一份謎語學學位課程計劃。教授們大吃一驚,將他叫到辦公室問話。他卻把該專業的“學術意義”振振有辭說了一通,最後居然獲得批准了!於是,威爾按照自己的規劃,念完謎語學課程,撰寫論文,獲得學位。畢業後他進了《紐約時報》工作,主管縱橫填空字謎並參加NPR周日字謎節目。他最終成了該領域的權威。
  馮象先生評論說:“我在威爾身上看到了理想的大學。那裡,學生可以自由發展個性與才智,而不必套進同樣的模子,試圖長成或裝扮同樣的身材,千人一面,一個腦袋。”這種寬鬆的、激發人思維的學術環境也讓我想起蕭乾先生負笈劍橋時期的一則見聞。劍橋大學當時也有一個非常奇特的專業學位——鬼學。並且,這個學位還有全職教授——此君每天都在寫學術文章證明鬼魂的存在,但似乎也僅僅是“無限接近成功”。讓蕭乾吃驚的是,這樣一個“奇葩”學位竟然沒有被學術委員會除名,而是安然存在著。這一方面反映出了劍橋的寬鬆學術氣氛,但更重要意義的卻是表明大學應對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給予最大的尊重。
  這些看似奇葩的專業與評職稱無關,與學校申報省級科研項目無關,而僅僅是與興趣有關——這回到了知識的本源和真相,它完全是源自於人類的好奇心,以及對這種好奇心不加干涉的默許甚至是縱容。英美等國在創新指數上(GII)領先於中國的事實,間接地說明瞭這一切。
  如果以行政力量來主導,謎語學和鬼魂學這類專業壓根不可能被建立。正如之前的科幻小說專業不受重視,以及現在的暫時受到重視,都不是源於對於知識本身的好奇心,而更像是一種夾雜了諸多利益考慮的短期權宜之計。或許,只有當科幻文學、謎語學等等有些偏門的專業可以相安無事地在內地高校存在,人們可以自由地根據興趣來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而不是根據上級的文件、領導的指示和行政的力量時,整個社會所謂的創新和創意,也才會變得真實可行。  (原標題:“奇葩”專業與社會創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q96zqds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